?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構建聯動高效的國家安全防護體系,推進國家安全科技賦能。這為我們推進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領域系統治理、實現本質安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所謂本質安全,其核心在于預防,通過設計、管理和技術手段,從根本上消除或降低事故風險。我們必須把科技興安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提高本質安全生產水平。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與安全生產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綜合防護體系。我國煤炭資源分布差異大,開采條件極其復雜,多數資源在深部。在5.97萬億噸煤炭資源儲量中,1000米以深的煤炭資源占53%。我國中東部重要產煤省份1000米以深的煤炭資源量占預測總量的65%至92.4%,大部分礦井已逐步進入深部開采階段;西部地區采深正以平均每年10米至25米的速度向下延伸。煤層深部開采,面臨高地應力、高氣液壓力和高地溫的挑戰,工程難度大、更易發生巖體動力災害,包括巖爆、沖擊地壓、煤與瓦斯突出、突水等。煤礦采掘空間的圍巖在高應力作用下發生沖擊地壓現象和災害、煤礦采掘工作面在高瓦斯和高應力區發生煤與瓦斯突出現象和災害,均會嚴重堵塞巷道、破壞通風系統、損毀設備,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深部工程巖體動力災害嚴重制約了深地資源能源安全高效開發利用。隨著煤炭開采向深部延伸,我們如何應對深部開采帶來的風險和挑戰?鑒于深部煤炭開采面臨的極端環境,應圍繞深部極端環境巖石力學理論、高適應性技術裝備研發、跨尺度災變響應模擬算法、災害智能預警防控體系、災害智能應急決策平臺搭建等關鍵方向,形成階段性技術突破,為構建深部煤炭資源安全、高效、智能、綠色開發技術體系奠定堅實基礎。我所在的安徽理工大學,圍繞煤炭安全生產領域“深部”和“智能”兩大核心課題,與淮河能源集團、中國煤炭科工集團、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合作,建設深部煤炭安全開采與環境保護、煤炭無人化開采數智技術兩個全國重點實驗室,深度服務行業安全生產,著力支撐國家能源安全。為推進我國深部煤炭資源開采,我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在深部煤炭安全開采領域搭建具有領先創新能力的國家級科研平臺,開展多場耦合致災機理、煤與瓦斯共采理論、瓦斯動力災害防治、深地原位實驗等基礎研究,培育深部煤炭安全開采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二是以率先進入深部開采、災害特征顯著的中東部典型礦區為切入點,布局深部煤炭安全開采與礦區生態環境保護國家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研儀器研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點項目,支撐國家實驗室煤炭深部開采領域體系建設。三是融合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物聯網、大算力模型等新興技術成果,創新發展超前精準透明探測、智能感知與決策、災害預警防控和生態修復等領域關鍵技術,打造從資源勘探到礦區建設、運行、修復全流程的自主決策體系,為深部煤炭資源安全、高效、智能、綠色開采提供切實可行的技術路徑。未來,深部資源必將實現少人、無人開采及全網絡分布式智能調控開采,為國家能源安全戰略保障提供堅強支撐。(作者系中國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學校長袁亮)
來源:中國煤炭報